2024年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《基础写作》考核大纲1
发表时间:2024-04-10 14:35 湖北工程学院2024年普通专升本:《基础写作》考试大纲 一、基本要求: 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,了解或理解现代写作的特点,写作在科技时代的意义;写作活动中主体因素的构成,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;写作活动中客体因素的构成;写作活动中受体因素以及载体因素的构成;文学写作的基本过程,掌握观察、体验、想象以及立意、构思、表达的一些基本方法;学会、掌握或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;掌握散文文体和评论文文体的特征,能够熟练地把握散文文体和评论文体的写作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文学观察能力、感受能力、想象能力;能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,提高鉴赏能力与文学写作能力。 本大纲对内容的要求由低到高,对概念和理论分为“了解”和“理解”两个层次;对具体的写作实践分为“会”、“掌握”和“熟练掌握”三个层次。 二、考试方法和时间: 考试方法为闭卷考试,考试时间为120分钟。 三、考试题型大致比例: 无选择题、无判断题,其他题型不限;试卷满分:150分。 四、考试内容和要求: 第一章 考试内容: (1)现代写作的内涵辨析:“写”与“说”,“写”与“思”的关系; (2)现代写作活动的特点:人文性、综合性、个体独创性、实践性; (3)现代写作的价值:写作在文化、教育等方面的价值; 考试要求: (1)理解现代写作的内涵,现代写作中“写”与“说”,“写”与“思”的关系。 (2)理解和掌握现代写作活动的基本特征; (3)理解和掌握现代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; 第二章 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因素 (一)写作主体主宰着写作活动 考试内容: (1)写作活动的缘起:缘情而作、因事而作、受命而作; (2)主体的主宰作用:主体在聚材、构思、表达、修改中的作用; (3)主体是写作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; 基本要求: (1)理解写作活动的缘起,正确理解缘情而作、因事而作、受命而作的内涵,特征,这类写作的意义; (2)理解主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主宰和决定作用,从而为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; (二)网络时代的写作主体特征与要求 考试内容: (1)网络时代写作主体的基本特征,突出其平民性与探索性; (2)网络时代对写作主体的基本要求,突出其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; 考试要求: (1)了解高科技网络时代写作主体的基本特征,突出其与传统写作的显著区别; (2)熟练高科技网络时代对写作主体的基本要求,知识结构、理论水平、审美能力的具体要求; (三)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 考试内容: (1)情感与情绪; (2)责任与道义; (3)素质与人格: (4)经验与体验 考试要求: 能结合实例认识情感与情绪对写作主体创作活动的重要性; 结合实例认识责任与道义对写作主体创作活动的重要性,进而提升写作主体的综合素质; 结合实例认识素质与人格修养对写作主体创作活动的重要性; 区分经验与体验的不同,进而认识体验对创作活动的重要性; 第三章 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(一)多方位认识写作客体 考试内容: (1)写作客体的含义及属性; (2)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; (3)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; 基本要求: (1)理解写作客体的含义,分清它与写作材料的区别、掌握写作客体的属性,客观性、对象性、动态性以及历史性; (2)了解从不同角度来看写作客体的多样化表现; (3)熟练掌握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; (二)多层面把握写作客体 考试内容: (1)写作客体与材料、题材; (2)聚材: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; (3)选材: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; 基本要求: (1)理解写作客体与材料和题材的区别; (2)掌握聚材的方式; (3)掌握选材的基本方式和原则; (三)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考试内容: (1)“虚拟实在”与网上取材; (2)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; 基本要求: (1)掌握网上取材的方式; (2)掌握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的原则 第四章 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 (一)写作主体的“受体意识” 考试内容: (1)“受体”的含义及“受体意识”的作用; (2)“受体意识”表现; 基本要求: (1)理解“受体”的含义以及“受体意识”的作用; (2)掌握“受体意识”的表现:传输有益的知识和信息、向受体发出指令、陶冶受体情操; (二)受体的心理特征 考试内容: 受体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基本要求: 掌握受体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:求知受益心理、猎奇探秘心理、平等对话心理、介入互动心理; (三)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 考试内容: 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与要素 基本要求: 了解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:阅读反馈的影响、年龄与性别意识的影响、职业与文化差异的影响。 第五章 写作活动中的载体因素 (一)文章体式 考试内容: 文章体式的含义; (2)文章体式的特点; (3)文章体式的意义和作用; 基本要求: (1)了解文章体式的含义; (2)理解文章体式的特点:规范性、流变性、综合性; (3)掌握文章内部结构的基本类型:连贯、递进、总分、并列、对比; (二)表达方式 考试内容: 叙述、描写、说明、议论、抒情 基本要求: (1)掌握叙述的基本要素:叙述的对象、过程、人称、方法; (2)掌握描写的基本要素:描写的对象、方法; (3)掌握说明的方法; (4)掌握议论的基本要素:论点、论据、论证方法; (3)掌握抒情的方式; (三)语体 考试内容: 重点掌握科学语体、文艺语体、新闻语体、网络语体的特征 基本要求: (1)理解科学语体的特征:精确性、客观性、严整性; (2)理解文艺语体的特征:语言的形象性,运用多种修辞,有艺术感染力; (3)理解新闻语的特征:准确性、清晰性、通俗性和生动性; (4)理解网络语体的特征:群体性、简略性、多变性以及杂呈性。 第六章 写作过程(上) (一)观察 考试内容: (1)观察的类别; (2)观察的方法。 考试要求: (1)理解观察的类别,重点掌握艺术观察的特点; (2)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:以点带面、着眼特殊、把握细节; (二)体验 考试内容: 体验的基本特征 考试要求: 掌握体验的独特性,独特的体验需要“善感”的心灵 (三)想象 考试内容: 想象的特点和想象的注意事项 考试要求: 掌握想象的特征:受制约性、变异性和反逻辑;想象的几点注意事项。 第七章 写作过程(下) (一)立意、选材 考试内容: (1)立意的途径 (2)选材的方法; 考试要求: (1)掌握立意的途径:感悟、提炼; (2)掌握选材的方法:发现新材料、替换平庸材料以及增减原有材料; (二)构思 考试内容: 构思的特征与不同文体写作的构思程序 考试要求: 了解构思的特征,具体掌握文学写作的构思程序。 表达 考试内容: 表达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考试要求: 掌握表达要注意的几个原则:重视语言的锤炼、重视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、表达要善于修辞。 第八章 散文 (一)散文的内涵和类型 考试内容: (1)散文的内涵 (2)散文的类型 考试要求: (1)理解散文的内涵演变; (2)理解散文的类型特征:叙事散文、言情散文、明理散文; (二)散文的特征 考试内容: 散文的基本特征 考试要求: 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:自我的写真性、对象的广泛性、表达的自由性。 (三)散文写作(上) 考试内容: (1)以慧眼取材; (2)用真心立意; (3)在虚静中构思; 考试要求: (1)掌握散文取材的方式:观察精微,抓住特点;有所触发,展开联想; (2)掌握散文立意的方法:片言居要、融情于景; (3)掌握散文构思的途径:时间延展、空间转换、意识流动; (四)散文写作(下) 考试内容: (1)赋形:宜定大体; (2)用辞:以达为先; (3)选技:执术有法; 考试要求: (1)掌握散文赋形的方式:起、行、止; (2)掌握散文用辞的三种境界:言尽意尽、言尽意圆、言外有意; (3)掌握散文的三种激发:闪回、闲笔、聚焦; 第九章 评论文 (一)社会短评 考试内容: (1)社会短评的性质和特点; (2)获取社会短评的评论对象; (3)展开分析评论的常用方法; 考试要求: (1)了解社会短评的性质,重点把握社会短评的特点; (2)把握获取社会短评的几个途径; (3)掌握社会短评的几种方法:寻根溯源法、揭示内涵实质法、影响分析法等; (二)文艺短评 考试内容: (1)与文艺短评相关的几个概念; (2)文艺短评写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; (3)写作文艺短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; 考试要求: (1)厘清文艺短评与文学评论、作品评论以及文艺欣赏的区别; (2)掌握文艺短评的写作过程,确定选题-研究评论对象-确立论点-定体行文; (3)理解文艺短评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,尊重文艺自身的规律、求真务实等; (三)学术短评 考试内容: (1)学术短评的性质和特点; (2)学术短评的选题; (3)学术短评的主要写作方法; 考试要求: (1)掌握学术短评的特点:专业性、针对性、灵活性; (2)掌握学术短评的选题类型:辨析指谬型、探讨商榷型、辩驳型、赞誉生发型; (3)理解学术短评的几种主要写作方法:凸显评论焦点、明快入题,准确定性、展开有说服力的分析评论; 参考书目: 《基础写作教程》(第三版)裴显生总主编、尉天骄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7年版。 |